當時正是退潮,也順便走到河濱公園的岸邊走走。不過沒想到在岸邊我看到了這樣的景象...
一隻虛弱的埃及聖䴋,正趴在岸邊的泥灘地上,一愣一愣的看著我...
即使我走得很近,牠也沒有力氣做任何的動作。甚至連抬起翅膀的力氣都沒有了...
因為有著隨身帶著小相機的習慣,也趁此機會拍了一些埃及聖䴋的照片。
不過當我拍完照之後...嗯...然後呢?
想到的念頭有兩個:
1. 放牠自生自滅。一來虛弱的個體是競爭的結果,二來這是外來種,我不在乎。
2. 打電話給鳥會,請他們派人來社子島救助這隻虛弱的埃及聖䴋。
基本上如果我沒有看到動物這樣躺在我眼前,我的建議一律是「1」。
就讓牠這樣去吧~
不過當這種大型的動物,用這種無力的眼神看著你,當下真的會有種該送去救傷的感覺..
最後我還是放牠在岸邊不管了。
外來種的地位,在我心中始終高不起來,也許這是所謂的「生物民族主義」吧?
對於非自然散佈遷徙的物種,我個人還是對牠們非常的感冒...
最後來一篇幾天前看到的文章 - 臺灣「客鳥」埃及聖䴋
在第2頁文末的一些句子寫著
埃及聖鹮出現在臺灣,確實給我們原本就十分豐富的鳥相,再抹上一道很不一樣的色彩,讓大家既賞心又悅目。目前,牠們雖是「非法居留」的客鳥,我們恐怕也無法將牠們悉數逮捕入獄,亦無法一一遞解出境。但也許,經過一段長時期密切的觀察與研究之後,如果條件符合,我們或許可以考慮發給埃及聖鹮一張「中華民國身分證」。我的意思是說,很久很久,將來的有一天,也許牠們就會「變成」了臺灣的特有亞種—就某一意義而言,漫漫長長的物種演化過程中,所謂的「適應」,不就是「改變」嗎?說得更清楚一點,任何物種,為了「適應環境」,繼續求得生存,就不得不慢慢開始「改變自己」。
等那一天到來時候,我們也許會想:當年埃及聖鹮「跳船」,如今已變成了一則美麗的故事。
我實在無法認同這篇文章對埃及聖䴋日後地位的那種想法。
最後「䴋」(ㄒㄩㄢˊ)、「鹮」(ㄏㄨㄢˊ)兩字,根據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的解釋 是 「水鳥名。紅白深目,目旁毛長。見集韻.平聲.刪韻。」
0 意見:
張貼留言